2013年6月13日 星期四

為什麼多數本土分析師不敢説真話?(中)

在上篇,我們討論了多數本土分析師不敢說真話的外部原因,薪水低讓他們缺乏說真話的動機,現在讓我們從分析師的內心世界進行探討。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,先讓我們好好檢視一下,一位好的分析師到底該說什麼?
我們用2個標準把所有的市場資訊分成4個象限,這2個標準分別是:1. 分析師知不知道? 2. 市場多數人知不知道?

象限一:分析師知道,市場多數人也知道:(後知後覺型)
這樣的資訊完全沒有價值,因為已完全反應在股價上,經理人無法利用這類訊息從市場獲利。換句話説,如果分析師只能提供市場知道的訊息,對於客戶是沒有幫助的。舉個例子,周星馳電影「賭俠」之中有一場賭骰子的橋段,在莊家搖定離手之後,賭俠、賭聖和獨眼龍分別用極敏銳的聽力和特異功能在開牌前預知了點數,此時賭俠對賭聖說了一句經典台詞:「一、二、三,六點小,你知道,我知道,獨眼龍也知道!」這代表這個訊息完全沒用,所以後來獨眼龍和賭聖就開始進行下一階段特異功能的鬥法。這市場多的是有特異功能的人,他們可能是產品的PM、公司的內部人或是重要客戶,市場的每一個人都在想方設法預知股票的真實價值。如果沒有辦法對股票的真實價值提前做出反應,就只好和其他人一起追高殺低,這可不是什麼賺錢的好生意。

象限二:市場多數人知道,分析師不知道(不知不覺)
對於分析師而言,這是不可原諒的錯誤!如果被你的客戶或是主管發現你竟然經常落後市場,我想自己要有心理準備可能隨時準備要被趕出去了。我們大概可以把資本市場的競爭想成是玩大風吹,動作慢搶不到椅子的人就是要被請出去。可怕的是,拜偉大的全球化效應所賜,資本市場的大風吹分分秒秒都在進行。亞股吹完換歐股,歐股吹完換美股,這秒搶得到椅子不表示你下一秒依然可以坐得安穩。如果你常常害你的客戶坐不到椅子,下一個等著被吹出去的就是你囉!

象限三:市場多數人不知道,分析師也不知道(內線)
既然這件事情原本就是出乎大家意料,那我相信也沒有人會因此責怪一個分析師,通常這類的訊息就是傳說中的「內線」來著。很多人都認為做這行一定有很多「內線」,我認為這樣的說法只是對了一半,因為你聽到的內線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假的。一般而言,有用的資訊愈少人知道愈有價值,想要得到有價值的東西通常必須付出相對應的『代價』。那些真正拿到內線的人,要嘛就是擁有操控大筆資金的能力,要嘛就是和內線的核心有著非比尋常的好關係。試想,一個人若與你非親非故,憑什麼告訴你有價值的內線?如果你不願意花時間鑽研或是思考,有「內線」進來你就相信的話,即便你短期可能獲利,但長期而言,我相信市場會把這些錢連本帶利全數要回。

象限四:市場多數人不知道,分析師知道(先知先覺) 
客戶或是市場希望一個分析師可以告訴他們的就是這個!這就是一個分析師存在的價值,他們比市場更早發現一檔股票的價值高估或是低估,然後提前發布示警。這件事有多難呢?除非你有像孟子所描述的:[非千萬人吾往矣]的必死決心與勇氣,否則多數狀況下挑戰市場都是不智之舉。如同我所説的,沒有人有100%把握可以打敗市場,因此對市場提出預警這件事絕對有它的風險。台灣本土分析師不願冒險的原因有2:第一、誘因有限。我就算能夠發布預警替顧客避開風險或是增加獲利,無論是短線或是長線對一位分析師的報酬都是有限。第二、台灣人不願犯錯的個性。台灣的家庭教育並不鼓勵孩子犯錯或是嘗試,在台灣父母的心中,模範生的定義就是:從來沒有做過錯事。只要有小孩做錯事,台灣的父母或是老師也會不留情地在公開場合斥責小孩。這對於自尊心強的孩子是很大的懲罰。反應在這個孩子出社會之後的行為,他只會做所有不會導致錯誤的事情,而反應在分析師的行為之中,他就選擇做個後知後覺的跟隨者。即使領先市場發現先機,他也選擇秘而不宣,因為他滿腦子只想著:萬一我看錯怎麼辦?説真的,這個市場永遠是向前看,如果有人因為一位分析師的錯誤停下腳步來嘲笑他,那他就是下一個被市場嘲笑的對象。跌倒就算了,拍拍屁股盡快跟上,下一站你仍然有領先的機會。反之,若你從來沒有跑在市場前面的話,絕對不會有人記得你的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